绿茵场的坑
陈轩豪刚进职业队时,总觉得球踢得好就能站稳脚,毕竟他是靠拼劲闯过来的,试训时两三百人抢40个位置,鼻梁被踢断,白球衣染成红的,塞着鼻子就把比赛踢完,现在鼻梁还留着弯儿。
可他没料到,真正的难关不在赛场,而是在更衣室,新人得给老队员洗衣服、刷鞋、拎装备,够憋屈了吧?更离谱的是,凌晨两三点睡得正香,还得被叫醒去买避孕套。
不照做?场上就别想摸到球,老队员故意不传球,把你晾在一边,再努力也白搭,最让他心凉的是被挤位置那次。
有教练特别看好他,说他打中后卫的拼劲是块好料,连报名表都填好了,结果呢?俱乐部领导的小孩要进队,一句话就把他顶了。
教练坐在球场上跟他聊半天,只说“我也没办法”,这无奈劲儿,他怕是记一辈子,还有运动员证书,本是凭实力拿的东西,到这儿也变了味。
拿个全国冠军,队里就分三个一级证、六个二级证,可给谁不是看球技,是看你愿不愿花钱,二级证几万块钱,一级证差不多十万,这哪儿是搞足球,分明是搞“交易”。
转行的辛苦
离开足球场的陈轩豪,先去考大学,文化课考了312.5分不算差,可膝盖旧伤拖了体育专项的后腿,最后只上了大专,那阵子他肯定迷茫,踢了大半辈子球,突然没了方向,换谁都慌。
但他没一直慌着,上大学时手里就两千块,500块留着生活,1500块全用来进泡面、火腿这些小零食,挨间宿舍发名片。
他摸准了大学生的懒:学校超市晚上10点关门还不送货,他就做“深夜服务”,10点后送泡面,还贴心地把火腿撕开泡好。
后来他组了小团队,帮人代上课、代考体测、拿快递、订寒暑假大巴,啥能帮上忙的都干。
不是他想搞“歪门邪道”,是他知道自己没背景没资源,只能靠这点“眼力见”活下去。
再后来去当兵,膝盖旧伤复发,两个月就退回来了,去学校当代课老师,教体育和足球,可心里那道坎儿,始终没过去。
直到他回汕头接手家里的肠粉店,他才算定下来,每天凌晨4点起床,先去市场挑新鲜猪肉、米浆,回来熬猪骨汤底,忙到下午2点才能休息一个半小时。
之后还要自己做牛肉丸、送外卖,晚上写短视频脚本、拍视频,一天就睡四五个小时,一周七天连轴转,累吗?肯定累,可他说“没当球员时的体力和毅力,这生意根本坚持不下来”。
肠粉店的赢
现在的陈轩豪,早不是足球圈里那憋屈的小球员了,他的肠粉店在当地小有名气,短视频账号也做起来成了小网红,不少人冲着“前职业球员”的名头来吃肠粉,听他唠过去的事儿。
有人说他“落魄”,好好的球员不当去卖肠粉,可我觉得他这是“赢了”,足球圈里,他拼尽全力都没得到公平机会。
肠粉店里,他靠双手熬好每锅汤、做好每份肠粉,就能换来回头客,把生意做起来,他说“现在这肠粉店,就是我的绿茵场”。
这话没毛病,不用看谁脸色,不用应付“潜规则”,靠实力说话,比在足球圈痛快多了,更难得的是,他把踢球的本事用到了做生意上。
踢中后卫要会控场、指挥,现在管理肠粉店团队、制定进货计划,都井井有条,以前赛场上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劲儿,现在应对生意上的麻烦,也游刃有余。
他说“足球圈见多了现实,现在生意上再无奈的事,我都能接受”,这份心态,不是谁都有。
现在的他,每天累归累,但眼里有光。不像在足球圈那会儿,明明是当打之年,却满是迷茫。
看他拍的短视频,不是在肠粉店忙前忙后,就是跟顾客唠嗑,偶尔提一嘴过去的事,也没了当初的委屈,更多的是释然。
说真的,陈轩豪的故事,哪是一个人的转型啊,分明是中国足球圈一群人的缩影,多少有天赋、能拼的球员,没栽在赛场,却栽在乱七八糟的“规则”里。
可反过来想,离开容不下自己的地方,靠双手把日子过好,不也是种成功吗,毕竟,能在绿茵场发光是本事,能在肠粉店把日子过红火,更需要勇气和毅力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